发布时间:2025/08/31 20:25:16
点击:
不久前,我作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第一宣讲团的一员,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座谈会。虽然没能面对面交流,但屏幕另一端传来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讲座的主题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国家级新区的生动实践与青年感悟”,王润阳学长的分享系统而清晰,从八项规定的核心要义,到学生干部如何锤炼作风,再到起步区如何将纪律要求融入日常治理,层层递进,让我对“纪律不是束缚,而是保障”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讲座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的实习团队作为分享嘉宾。他们讲述了自己真实走过的路、做过的事、见过的风景。最打动我的,是北大同学们在济南起步区的实习见闻。殷沛宇团长讲到他们如何参与会议精简、资源高效配置、实地调研等项目,言语之间没有半点浮夸,只有实实在在的观察与思考。他说:“我们不是来‘体验生活’的,是来‘参与建设’的。”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我。
随后五位北大学子依次发言,有人讲到地铁规划中的实地勘测,有人提到廉政教育的常态化开展,有人谈起与基层干部一起加班赶工的夜晚……他们没有回避困难,也没有夸大成就,只是平静地讲述一段段真实的经历。正是这种真实,让我感受到了纪律与作风不是在文件里,而是在路上、在田间、在会议室、在工地上。
自由提问环节,我鼓起勇气提出了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我们作为在校生,对八项规定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本层面,怎样才能真正融入政务实践,而不只是‘纸上谈兵’?”一位北大的嘉宾学姐回应说:“要多听、多看、多体会,别把自己当成‘外人’,也别把自己困在事务里。”这句话像一束光,照进了我原本有些模糊的认知。
我曾以为,“纪律”“规矩”这些词离我很远,但今晚我明白了,它们其实就在我们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行动、每一次思考中。起步区的实践,就像一堂“沉浸式”的纪律教育课,让我看到八项规定是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廉洁社会。
作为一名管理学院的学生,我未来或许也会走向公共部门、参与社会治理。这场分享会,与其说是一次学习,不如说是一次播种——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种子。
【作者:2023级本科生 俞舜尧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谢婷婷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