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与海洋环境保护国际研讨班授课教师 李坤

发布时间:2025/09/07 22:42:34     

9月7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参加了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与海洋环境保护国际研讨班,为27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学员讲授课程“大气气溶胶:从空气污染到气候变化”。本次研讨班由生态环境部主办,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联合承办,学员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斐济、古巴、加蓬、马尔代夫、南非、瑙鲁、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泰国、汤加、印度尼西亚、约旦14个国家。

今年6月份,我接到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国海洋大学的联合邀请,要在9月份为本次国际研讨班讲授与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全英文课程。接到邀请时,我的内心既高兴又有些许忐忑。高兴的是,我从事的大气环境与气溶胶研究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主题密不可分,借这次机会可以将大气环境知识和自己的研究结果与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学员分享。忐忑的是,我从来没有尝试过3个小时的全英文授课。虽然在海外工作了6年,但主要都是从事研究工作,英文课程讲授的经验不足;回国后讲授了相关课程,但是基本都是中文,课程内容与这次研讨班的内容也并非完全契合。

因此,为了讲好这次课程,我从7月份便开始构思课程框架和内容,查找最新文献,并开始准备PPT。经过多次构思和修改,我最终将课程内容确定为3个部分:全球空气污染,气溶胶、灰霾与气候,以及室内空气质量。内容既涵盖了空气污染的历史变革、全球现状和相关基础知识,也包括最近五年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顶刊上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考虑到学员相关的基础知识可能并不全面,我尽量将内容讲解得科普性较强,去除了特别专业和晦涩的研究细节。

可能是前期准备比较充分的原因,今天的授课过程非常顺利。我在课程准备过程中设计了互动环节,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常见的空气污染源有哪些?灰霾为什么是灰色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哪个更干净?结果现场的反馈非常好,很多学员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在讲到很多他们所关心的环境问题时,比如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很多学员拿出手机拍照。课程结束后,几位学员还就课程内容提出了问题,并与我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经过这次的授课,我深刻体会到“南南合作”的重要性。我们高校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国际研讨班的形式,去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危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绿色发展。希望各位学员可以在本次研讨班有丰硕的收获!


【作者:教授 李坤 来自单位:环境研究院 责编:谢婷婷 陈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