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马山地质公园生态调查参加者 蔡锦昊

发布时间:2025/09/14 19:21:51     

9月14日 星期日 晴

上午九点,校车已发动。我们环科班一行人,与三位老师同往即墨马山地质公园。天蓝得没有一丝云,阳光倾泻在每个人脸上。

83AE0

没一会儿,我们便在即墨大夫石像前留影为念。随后便开始了登山之行。山路蜿蜒,两旁植物繁茂。老师们不时驻足,指点我们认识各类草木。这是马兰,那是多花蓝果树;金钟花垂着黄色的铃铛;一球悬铃木的果实尚幼。连翘早已谢了春花,婆婆针却正张扬着它的针刺。黑松与刺槐交错生长,元宝槭的叶子果然如小元宝般可爱。雪松高耸,山樱花结果,黑杨的叶子在风中翻出银白的背面。每一样植物都被叫出名字,仿佛陌生人在结识后成了故交。

登至半山,石林突现眼前。那是马山地质公园最壮丽的景观——柱状节理群。石柱整齐排列,宛若天工开物。这些石头经历了无数年的地质变化,而今静立于此,任人观瞻。我想,这便是时间的具象了。我们环境科学常论及时空尺度,而此刻,时空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

继续向上攀登。日头愈烈,汗水从额角滑落,背上的衣衫已经湿透。脚步沉重如灌铅,但我咬紧牙关,在老师的鼓励坚持攀登。登至较高处,四野开阔,远山如黛,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较高处是变质岩区。岩石呈现出扭曲的纹路,记录着地壳运动的巨大能量。老师们讲解着岩石的变质过程,那些专业术语在此时变得生动起来。岩石不语,却诉说着地球的往事。

下山之路确实比上山更艰难。陡坡上的沙石使脚步打滑,我们不得不侧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往下挪。有几处几近垂直,只好抓住旁边的树木借力。十几分钟的路程,仿佛走了半个世纪。待到双脚踏上平地,竟生出一种重获新生的喜悦。

回望马山,它依然矗立。这次考察,我不仅认识了诸多植物岩石,更体会到环境科学的真义——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脚下的土地,眼前的风景。人类之于自然,不过倏忽一瞬,而这些石木却历经沧桑。保护环境,或许就是在这浩瀚时空中,留下我们温柔而坚定的足迹吧。


【作者:2023级本科生 蔡锦昊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谢婷婷 马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