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研讨会志愿者 陈梦谣

发布时间:2025/09/14 19:36:34     

9月14日 星期日 晴

作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25级硕士新生,今天我有了一段特别的经历——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在中心校区邵逸夫科学馆举办的“高层次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研讨会”。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接触到学术前沿的思考,更让我对自身的成长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

清晨七点,我穿着志愿者服,站在签到处,看着来自80余所高校的约180名专家学者陆续抵达——他们中有鬓角微白的长者,也有目光锐利的青年教授。作为会场机动组成员,我主要负责引导嘉宾、传递话筒、协助茶歇安排等。对于首次参与会务工作的我来说,这些工作看似琐碎简单,却十分考验细节处理能力。面对密密麻麻的参会名单,我需要准确对接每位老师的信息;面对短暂的茶歇时间,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每位老师都能得到周到的服务。在老师的指导和学长学姐的帮助下,我逐渐从最初的畏首畏尾变得积极主动,体会到会务工作背后的严谨与专业。

除了会务工作,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机会聆听到专家们的主旨报告。新华社周宗敏老师提出“打破单一能力壁垒,构建‘外语+专业’协同优势”,外交学院孙吉胜副院长强调“培养‘会讲述、懂中国’的传播能力”。这些精彩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语言学习不能局限于语言本身,真正的"国际化"不是能说多流利的外语,而是能否在国际舞台上有效表达中国立场。作为一名学生,聆听这场关于人才培养的研讨会,让我更加明确了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更清晰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特别感谢学院领导老师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能力。

回望暮色中亮起灯火的邵逸夫科学馆,那些零碎的服务瞬间,那些专注的聆听时刻,那些突然被点亮的顿悟,共同拼凑成了比课堂更生动的成长课程。或许这就是外语人的使命——在细微处搭建桥梁,在沉默中传递声音,在服务他人时遇见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2025级硕士研究生 陈梦谣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谢婷婷 马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