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6 20:45:55
9 月15日晚上六点半,我提前来到学院楼报告厅。此时厅内已有不少同学和老师,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舞台背景板上“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社会实践答辩”的字样,空气中弥漫着既紧张又期待的气息。今天我要在这里展开社会实践答辩,心里既忐忑又充满自豪。
我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再次翻开手中的答辩材料,快速梳理汇报思路。从个人介绍到实践过程,再到收获总结,每一个环节的内容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回想起在内蒙古化德县的那些日子,仿佛就发生在昨天。7月10日出发,7月13日赴内蒙古化德县守备一师戍边纪念馆参观学习,7月14日在当地开展反诈宣讲,7月15日深入化德县星光村、补龙湾村继续宣讲,7月末到8月持续推进调研,9月整理成果…… 那些奔波的身影、村民们认真的神情、团队成员协作的画面,一一浮现在眼前,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把这次实践汇报好的决心。
七点整,答辩正式开始。轮到我展开答辩,开口的瞬间,紧张感似乎消散了一些,我开始有条不紊地讲述。在个人介绍部分,我提到当初参与实践的初衷——一次职业规划埋下种子,“为践行专业使命以安家国,为传承责任担当以续薪火,为锻炼综合能力以济时需”,这也是我整个实践过程中始终坚守的信念。
随后,我详细介绍了实践过程。从最初作为策划者,精心策划活动、联系当地相关部门、准备宣传调研材料,到作为实践者,跟随团队在化德县展开宣传活动、进行实践调研,再到作为宣传者,撰写宣传推文宣发、记录活动日记、总结活动收获,每一个角色的转变与付出,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当讲到在戍边纪念馆参观学习时,我分享了 “干枝梅精神”带给我的震撼,也提到我们将这种精神与网络安全防护相结合,深刻体会到二者本质都是“坚守”,只是在不同时代绽放着同样的光芒。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听得十分认真,偶尔还会点头示意,这让我更加有信心继续讲下去。
汇报结束后,走出报告厅时,晚风轻轻吹过,我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这次答辩不仅是对我们社会实践成果的一次展示,更是对我个人能力的一次锻炼。无论结果如何,这段实践经历都将成为我成长道路上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继续前行,用专业知识守护网络安全,践行青年担当。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刘兆理 来自单位: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责编:谢婷婷 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