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2 22:41:50
这天早上,秋高气爽。我来到青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想用一天的时间与大海对话,与历史对话,也与自己对话。
走进的博物馆大门,广场上矗立着一辆79式中型坦克。碧绿的车身、醒目的红星让我一时恍惚:那些曾经保家卫国的钢铁巨兽,如今静静陈列在阳光下。我站在栏杆边,近距离端详履带的痕迹,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心中默念:“没有这些坚韧不屈的守护,哪来今天的山河无恙?”一阵微风吹来,耳边隐约响起海浪声,我的思绪仿佛从战争年代回到新时代。
顺着参观路线走进展厅,眼前是一排排刻有永暑礁、渚碧礁、南薰礁等字样的界碑和刻板。这些南沙岛礁的名字让我心头一震——这些坚硬的石刻不仅标记着地理,更凝结着无数海军官兵的汗水与青春。我抚摸着展示玻璃,想起新闻中那些在远海执行任务的舰艇和守岛士兵。祖国的每一寸海疆都来之不易,它们在这里化为文字,提醒着我们:和平与安宁需要捍卫,更需要建设。
在另一处展厅,一面红色的墙上镌刻着一句话:“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文字醒目而沉稳,金色的字体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我驻足良久,这句话直击心底。作为海洋大省山东的青年学子,我深知“向海图强”的意义。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而近代丧失海权的屈辱又让我们警醒——只有建设强大的海军和海洋事业,才能真正挺起民族脊梁。想到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航母与新型驱逐舰,我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在加速跳动。
走到主展厅中央,一座群雕拔地而起,雕塑呈现的是几代海军将士的身影。头顶的大屏幕播放着历代领导人视察海军的画面:从早期领导人亲临舰艇,了解海军战备情况,到新时代的海军将领与官兵共同训练、走向前沿……几代领导人的身影在屏幕上交织,串联起中国海军在不同时代的奋进步伐。我站在雕像前,凝视着那一张张历史照片,心中不由涌起一股力量。
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身为山东大学的研究生,我们的课堂不仅在书本上,也在祖国的大江大海中。学校倡导的“立德树人”,不只是个人品行修养,更是要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大事业。科研创新不仅为学术论题,更要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站在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前,远处碧海与蓝天相接,我忽然想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与海洋环境有关。或许,未来我也能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海洋生态保护或船舶智能化领域,为祖国的海洋事业添砖加瓦。
离馆前我回望那句“面向海洋则兴”。此时此刻,这不仅是一句历史总结,更是个人成长的航标。把握机遇,面向海洋,不只是国家的呼唤,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努力的方向。在“百廿山大”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航海者,也都是水手。愿我在未来的岁月里,不负这片蔚蓝,不负这份初心。
【作者:2024级硕士生 谢子信 来自单位:环境学院 责编:谢婷婷 路镇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