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4 18:03:10
如果不是手机日历上那个小小的标记,今天或许就和无数个周末一样,在书本与海风中平静滑过。但看到“9.24世界大猩猩日”这几个字时,我的心像是被轻轻撞了一下。
这种情感很复杂。我对大猩猩的了解,大多来自纪录片里它们那深邃的、几乎能映出人影的眼神。尤其是山地大猩猩,那种沉默的威严和家族间温柔的互动,总让我感到一种跨越物种的震撼。它们不是《金刚》里暴戾的怪兽,而是濒临消失的、与我们共享着百分之九十八以上DNA的“远亲”。想到它们的家园正被砍伐,种群因偷猎而凋零,一种无力感便会悄然浮现。这份牵挂,像一根细线,系在心上,平时不易察觉,却在今天被清晰地牵动了。
上午在图书馆写实验,查资料间隙,我鬼使神差地在搜索引擎里键入了“黛安·福西”。这位传奇的女性学者,用十八年的孤独坚守,换来了世界对山地大猩猩的关注。读到她书中记录的和猩猩家族从敌对到信任的点滴,我忽然觉得,保护它们,不仅仅是挽救一个物种的数字,更是守护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地球生命的壮丽可能性。这份守护所需要的,正是福西身上那种近乎偏执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温柔。
这份思绪一直跟随着我。中午和朋友在曦园吃饭时,我提起了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的话题从大猩猩聊到生态平衡,再聊到作为个体能做什么。我们不是动物学家,无法亲赴雨林,但我们可以选择成为更负责任的消费者,关注环保信息,用传播代替遗忘。这种交流让那种无力感消散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知道且在乎”的踏实。
晚上课后,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海风裹着深秋的凉意。远处,图书馆的灯光已次第亮起,像一座沉默而坚定的灯塔。我想,我们的求知之路,或许不仅通向书本里的公式与定理,还通向对万物生灵更深切的理解与关怀。
心怀锦绣,亦能悲悯天涯,这个因大猩猩而变得不同的日子,让我感到一种充实的平静。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周思琪 来自单位: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责编: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