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7 22:15:07
今天的开学典礼秋雨纷飞,犹记六月的毕业典礼,也是一样的微风细雨。此刻,我以直博新生的身份站在这里,心里满是对过往的感念与对未来的期许。
五年前,我怀揣医学梦想,以全县第一的高考成绩,从云南大山走到山大校园。校友门青砖覆黛瓦,门楣间尽刻岁月沉淀的厚重;中心花园里,草木映清泉,微风中荡漾校园生活的鲜活。还记得第一堂解剖课,我们向大体老师致敬,用诚心感悟生命;在实验课上,观察细胞、研究小鼠,用严谨探索生命;在临床实习中,学习并尝试与患者沟通,用爱心温暖生命;每一步向医者靠近的蜕变都清晰如昨;榜样的力量、十佳学生、自强之星、最美笔记、文章发表,每一份荣誉与成就,都串联起成长的足迹。
去年拿到保研资格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齐鲁医学院继续深造。纵然怀念家乡的苍山洱海、四季如春,但山大的点滴温暖、悉心培育,让这份思念慢慢变成了对“第二故乡”的眷恋。五年岁月流转,“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早已融入血脉、刻进初心。
这份坚定的选择,源于老师们言传身教的典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校长的声音穿透雨幕,掷地有声;风雨中,校长与山大学子共淋一场雨,许下“力争和每一个同学有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的诺言,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还记得大一那年的军训,即将汇演之际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领导老师们迅速组织同学们去主席台避雨,自己淋着雨在现场指挥疏散。风雨冲垮了车棚、打折了树木、淋湿了衣衫,却让师者的形象愈发高大挺拔。
这份坚定的选择,源于山大温暖的人文关怀和周全的制度保障。腿伤手术时,辅导员多次探望、关怀如春雨;求学不便时,同学们推轮椅伴我上课,每日带饭跑腿、风雨不缺席。校园活动更让成长满是惊喜:“添翼工程”助我解锁新技能;名师讲座,让我在观点碰撞中拓宽认知边界;文艺展演,让我在艺术熏陶中卸下学业疲惫;海外资助项目带我跨越重洋,于新加坡访学中开拓国际视野。
这份坚定的选择,更源于齐鲁医学的精神传承与身边的榜样力量。回溯历史,病理学先驱侯宝璋先生,用学术搭建中外医学桥梁;乔柏生先生投笔从戎,于战火中守护生命;邵建华先生从医六十余载,年逾八旬仍坚守临床一线;再看当下,无数的齐鲁医学人,于工作岗位中默默奉献,于润物无声中传道授业。还记得我的导师有一次腰疼难起,次日仍强忍病痛坐诊,下班后依旧加号给患者看病,大家劝她多休息,她却说“病人大老远赶来都不容易,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
未来的日子里,或许会遇到实验失败的挫折,会面对临床工作的压力,让我们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勇气,在山大校园里静心沉淀,静待春日的海棠花开、秋日的银杏金黄,一起学在山大、快乐成长!
【作者:2025级直博生 柳阳 来自单位:第二临床学院 责编:谢婷婷 霍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