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30 20:27:50
9月26日至28日,我参加了在威海校区举办的2025年度教学技能工作坊(ISW)研修班。来自校区六个学院的八位老师齐聚一堂,共同投入这场为期三天的学习之旅。
开班仪式上,教务处副处长宋嵩老师鼓励大家积极面对数智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学变革,主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接下来的学习注入了信心与动力。三天学习,我的收获远超预期,谨此为记。
工作坊形式新颖,内容高阶。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让我因学习新体验而暗暗赞叹,每一场授课都让我因攀登教育思想高峰而振奋不已。沉浸于浓厚的学习氛围时,我突然意识到,学员之所以能享受到工作坊丝滑流畅的学习流程,一定是因为组织者们默默做了大量工作。于是,我留心捕捉到了蛛丝马迹:教务处老师精心准备了齐备的物料,比如三天不同形式不同颜色的教学反馈单、大量不同主题的手绘海报、学员互赠鼓励纪念品的制作材料;引导员老师每天都比学员早到晚走,提前进行场地布置,复盘总结当天活动,研讨调整第二天项目安排,打磨授课内容到深夜。正是这些细致工作,让我们日常散落的教学困惑,有机会集中进行思维碰撞、共寻答案。
最让我受益的是每天的“迷你教学演练”环节。每位老师都要进行十分钟的微课展示,其他组员则基于当天所学,提出具体反馈。第一天讲完后,同伴们既肯定了我情境创设的亮点,也建议我充实学习效果测试环节。当晚,我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第二天再次试讲时,效果明显提升。在这样的循环中,我不仅快速理解了教育理论,也实实在在练活了教学方法。三天下来,我从同伴身上学到很多。有的老师善于用问题推动课堂节奏,有的则巧妙地将生活场景进行专业视角的整合。我们遵守共同的约定,坦诚交流、互相支持,既指出可改进之处,也共同探讨更多的可能性。这种高信任、高投入的共学氛围,让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一份踏实的力量回到日常讲台。
工作坊结束了,但真正的实践才刚刚开始。我将把这三天的所学所感——无论是教学策略的优化,还是对教学细节的重视——逐步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在持续反思中提升教学能力,让更多学生感受到更有温度、更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作者:王莉莉 巫威威 来自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商学院 责编:冯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