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参观者 李嘉怡

发布时间:2025/10/06 21:14:50     

10月6日 星期一 多云

今天是国庆假期,也是中秋佳节,街头巷尾满是“中国红”,节日氛围格外浓郁。我没去热闹的商圈,而是特意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赴一场和“海军蓝”的约定——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看看守护我们的那片“蓝”到底是什么模样。

上午九点,我跟随人群入馆。一踏入馆区,海风便拂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壮阔的海上舰艇展区。这里有3座码头6个泊位,陈列着多艘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功勋舰艇。我登上了毛主席曾乘坐过的长江舰,站在舰桥上,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毛主席视察海军时的情景,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对海军建设的重视。还有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第一艘防空型导弹护卫舰鹰潭舰、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艇等,这些舰艇见证了中国海军从海外引进到自主研发,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的发展历程。我抚摸着冰冷的舰体,仿佛能听到那穿越时空的汽笛声,正与今日盛世华夏的欢呼遥相呼应。

穿过展区,步入海军英雄广场。一组组雄浑的雕塑赫然矗立,“英勇善战、忠诚、使命、建功海洋”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是先辈们铿锵的誓言,铸成了这不朽的丰碑。雕塑造型如起锚待发的战舰,剑指深蓝;海军英雄坚毅的目光望向远方,那正是我们这支人民海军用忠诚与热血守护的万里海疆,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随后,我跟随讲解员走进了室内展厅。这里以时间为轴,缓缓铺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海军史诗。从一穷二白中“小艇打大舰”的艰苦奋斗,到南沙礁盘上“人在礁在国旗在”的赤胆忠心,再到如今航母入列、新型舰艇“下饺子”般涌现的科技引领,每一个细节都让我心潮澎湃。讲解员深情地讲述着,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些惊涛骇浪中的身影,他们用青春和生命,在祖国的蓝色国土上,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忠诚。

展览的尾声,是一面肃穆的海军英雄模范墙。无数名字静静地排列着,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墙的中央,“人民海军英雄永垂不朽”十个大字庄严肃穆。我站在墙前,看着那些名字,有的很年轻,牺牲时才二十出头。这一刻,我的心里突然有点发紧——我们过的安稳日子,都是这些人用青春甚至生命换来的。而战斗英雄麦贤得同志手书的“铁心向党”,更是瞬间击中了我的心房。那不仅仅是一幅题词,那是一颗滚烫的、跳跃了半个多世纪的赤子之心,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最纯粹、最炽热的告白。我不禁久久驻足,眼眶湿润。

参观结束时,已是下午四点。我走出博物馆,夕阳正好,海面上波光粼粼。回头望去,博物馆的建筑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庄重。街道上,国庆的红旗还在风中飘扬,与博物馆的“海军蓝”相互映衬。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今天看到的点点滴滴。从长江舰到核潜艇,从简陋的设备到现代化的航母,这一路走来确实不易。“向海图强春潮涌,奋楫扬帆正当时。”作为山东大学的学生,这次参观让我对“海洋强国”这个概念有了更具体地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亲眼看到人民海军的发展历程,确实别具意义。这份经历,我会好好珍藏。


【作者:2024级本科生 李嘉怡 来自单位:文化传播学院 责编:赵方方 夏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