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节气去劳动——寒露”主题劳动实践活动参与者 魏子琳

发布时间:2025/10/11 21:37:39     

10月11日 星期六 雨

踏上前往校外的大巴,这次的“跟着节气去劳动——寒露”主题实践活动,我们参观了位于市郊的多肉植物培育养殖基地。此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对多肉植物的产业有了直观认识,更引发了对传统农业与现代市场模式融合的深入思考。

踏进多肉培育基地的温室大棚,整齐码放的培养盒与五彩斑斓的多肉植物映入眼帘。与想象中全封闭的“植物工厂”不同,这里的棚顶主要用以遮风挡雨,四面通风,适合多肉生长的需求。眼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海洋:层层叠叠的架子上,形态各异的多肉静默生长——莲座状的如大地涌出的莲花,柱状的似奇崛的天然雕塑,那些缀化与锦化的品种,更是像大自然信手挥就的斑斓油画。

基地负责人引领我们穿行在这片令人目不暇接的绿色迷宫中。“我们的规模虽然不小,但培育的核心,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双手。从播种、育苗到筛选,大多依靠人工的经验和耐心。哪一株性状更优,更能赢得市场青睐,需要我们一棵棵去看,去选。”这坦诚的介绍,瞬间拉近了我们与这片产业的距离。生物学原理在这里,化为了播种时指尖的轻柔、筛选时目光的锐利,是人与生命直接对话的、朴素的智慧。

然而,与生产环节的“传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高度明智的市场销售策略与科技感十足育种模式。负责人介绍,尤其对于观赏性植物,市场的波涛可谓瞬息万变。工厂通过小批量投放新品种去测试大众审美认可度,并紧跟市场需求进行价格调整。而利用先进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细胞融合技术,育种员可以迅速培育美观健壮的优质多肉品种,用科技引擎摆脱多肉生长周期长的困境。

可如何把这些优质产品进一步宣传推广出去呢?答案就藏在高度现代化的市场推广与销售模式中。在随后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该基地极大地依托于网络电商与社交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内容营销等方式,一株在棚内由人工精心培育的多肉,其价值得以在瞬间被全国乃至更广阔市场的消费者所认可。产品的定价与推广,不再局限于本地花市,而是直接对接互联网的流量与关注度,实现了价值的显著提升。

我们的实践之旅结束于养殖基地的茶园,在茶园边合影留念后,我不禁思索,一边是传统时令节气驱动下的农业劳作,一边是现代经济引领下的市场开发,我们过去所熟知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正飞速向规模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更进一步,或许未来的竞争力,将不再局限于生产环节的绝对智能化,更在于能否将传统生产中所蕴含的“人的价值”,如生活哲学与美学,通过现代市场手段精准地传递和放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理解这种变革,在这片生机勃发的新土壤上,以智慧与才干,让最朴素的耕耘,结出最璀璨的果实。



【作者:2024级本科生 魏子琳 来自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编:王莉莉 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