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山东大学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志愿者 刘若邻

发布时间:2025/10/12 19:58:00     

10月12日 星期日 雨

清晨七点的校园,被淅淅沥沥的雨声裹了起来。我撑着伞快步走向理综楼,胸前佩戴着“第三届山东大学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志愿者”的证件,心里满是期待与紧张。今天,我要以幕后的视角,见证一场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交锋。

理综楼的签到台前早已收拾妥当。我的任务是引导各位评委老师签到和协助参赛队伍核对信息。八点刚过,穿着正装的同学们陆续赶来,有的捧着厚厚的材料册反复翻看,有的围在一起小声演练答辩词,连空气中都飘着一股认真的劲儿。上午是48支队伍的选拔赛,从“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到“AI+水下考古青少年科普”,听着他们现场与评委的交流,我才真切感受到“新文科”的魅力—— 原来人文社科也能与科技、现实需求结合得如此紧密。

吃过午饭,雨还没停,我们又转场去知新楼A座三楼布置报告厅。收拾签到处、摆放桌签、调试话筒、梳理流程,大家分工明确,原本空旷的报告厅很快变得庄重又温馨。下午三点,校内决赛准时开始,8支金奖队伍通过抽签依次上场。印象最深的是一支“基于打击乐疗愈的大学生多维能力构建创新实践营”的团队,他们现场展示,通过拍打特殊改制过的手碟发出空灵的声音,从而达到释放听者压力的效果。两个多小时的答辩激烈又精彩,最终三只队伍脱颖而出,分获冠亚季军。

答辩结束稍作休息后,报告厅里安静下来。副校长曹现强上台致辞,他说:“青年要解时代之问,山大要培养有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新青年。”那句话像一颗小石子,在我心里漾开圈圈涟漪,原来这场比赛不只是比输赢,更是在为我们指明成长的方向。

离开知新楼时,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脑海里不断回放着今天的画面:评委老师认真的神情、参赛同学自信的表达、志愿者伙伴们协作的身影……这场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不仅让我看到了山大学子的创新力量,更让我明白,无论是台前的展示还是幕后的服务,每一份付出都在为“创新”这两个字添砖加瓦。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刘若邻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