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4 21:10:46
青岛的午后,秋意渐浓,主题讨论的氛围也融入其中,舒适而热烈。
作为“知行者”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培训青岛分会场“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党建实践路径探索”主题讨论小组的召集人,在我布置会场时,就有不少前来参加讨论的党支部书记提前到场。大家或是轻声交流着日常党建工作的心得,或是翻阅着今日学习的心得材料,对接下来的讨论充满期待。我们都带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破解当前支部建设中的难题,探索数智化赋能党建的新路径。
下午3点30分,讨论准时开始。在简短的开场后,我首先抛出了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中普遍面临的痛点:“由于研究生科研工作以课题组形式开展,支部党员分散在不同实验室、科研团队,组织生活参与度参差不齐;党员信息管理分散在不同表格中,难以实现精准画像与动态跟踪;不同专业支部间交流较少,党建资源难以整合共享……”在此之上,考古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提出:“博士生党员年龄跨度大,考古专业存在组织关系临时转出的具体问题。”研究生骨干临时党支部的同学将“数字悬浮”引入到讨论中这过程中,指出不能让本应该成为支部管理帮手的数字技术成为一种负担,要真正让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支部的日常管理。这些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瞬间引发了在场书记们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打开话匣子,结合各自支部的实际情况分享经验与困惑。务实,成为本场交流会的主旋律。
谈及如何用数智技术破解这些难题,环境与健康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率先发言:“我们支部尝试搭建党员信息融合数据库,将党员的基本信息、科研方向、参与志愿活动情况、学习笔记等内容统一录入系统,不仅能实时掌握党员动态,还能根据党员的科研领域精准推送党建学习资源,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推送,让党建与专业学习真正结合起来。”他的分享让在场不少书记眼前一亮,大家围绕数据库的搭建细节展开热烈讨论。有人进一步提出可以注重入党关键节点日期强关联检查,提前排除错误填写的隐患;有人建议增设问卷调研模块,在节省大家时间的同时也可以及时跟进了解党员显示所需,让数据库成为党员交流的“线上阵地”;有人建议将党建活动的开展与党员个人需求更紧密的结合,以提高党员参与兴趣。短短二十多分钟的讨论,大家在碰撞中不断涌现出新的实用思路。
随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党支部书记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案例:“我们联合法学院党支部,开展了‘司法大模型’主题联合活动。计算机学院的党员开发数据分析模型,法学院的党员提供专业性指导,各专业优势互补,既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党建活动探索,又为实际科研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这番话让大家深受启发,大家表示今后要打破专业壁垒,通过数字技术搭建联合活动平台,让党建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场的交流热情持续升温。
整个分论坛紧凑高效地持续了一小时,虽时长有限,但大家畅所欲言、交流互鉴,从数字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到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再到未来的发展规划,每一个话题都讨论得深入而透彻。看着大家认真记录、积极发言的身影,我深深感受到了各位党支部书记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下午四点半,分论坛接近尾声时,我们快速梳理了本次讨论的核心成果:明确了融合数据库在党支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以“党建+专业”为核心,依托数字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考古研究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两个党支部之间还进行了单独交流,以实际行动推动数字技术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落地见效。
走出分会场时,夕阳已渐渐西斜。数字技术为研究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这场高效务实的分论坛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探索,用数智力量破解党建难题,让研究生党建工作更具活力、更有温度,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让党旗在科研阵地高高飘扬。
【作者:2024级硕士研究生 高子政 来自单位:激光与红外系统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责编:谢婷婷 杜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