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1 20:50:12
上周,在学校国际事务部的统筹协调下,我前往日本参加了“2025年山东大学—熊本大学工科研讨会”(Engineering Workshop 2025),结束行程顺利返回学校,所见所闻仍历历在目。
会议当天,熊本大学的北直泰教授接我前往学校的会场,在路上详细介绍了会议安排。到达会场之后,北直泰教授做了简短的开场讲话,回顾了山东大学—熊本大学工科研讨会的历史渊源,以及此次参会的人员情况。我进入分会场会议室,开始当天的会议流程。
在三个日本同行的报告后,我作为山大的唯一代表,发表了题为“The Application of Pre-Trained Large Visual-Language Models for Preliminary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White Plaques in Large-Scale Esophageal Cancer Screening”的报告。日本同行们与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思维碰撞出了很多火花,使我受益匪浅。这次交流活动使我对日本同行的研究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直观地感受到双方研究方向的差异。特别是在AI应用领域研究,熊本大学日本同行的研究更多侧重于纯理论研究,在应用数学领域有一定的深入挖掘和创新,相比之下,我们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则更为紧密。

北直泰教授还带领所有参会人员参观了熊本大学校园,讲述了其悠久历史。熊本大学的前身是明治时期的五高(第五高中),是维新时期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地方,后来升级为大学。在和熊本大学在学研究生(包括留学生)的交流中,部分中国留学生向我分享了他们在日本学习生活的情况,特别是他们在学习之余还在24小时超市勤工俭学的努力精神让我感慨不已。
此行熊本大学方面对我的照顾非常周到,特别是北直泰教授每天都来旅馆门口接送,使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物以稀为贵”的厚待之情。此次校际学术交流活动留下的美好回忆,足以抵消路途上的舟车劳顿之苦。
像“山东大学—熊本大学工科研讨会”这样机制化的合作,在国际事务部的持续推动下,不仅为研究者搭建起一个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不同研究背景和专业领域的学者之间的思想碰撞与知识共享,更有助于推动科研项目的合作与开展,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加速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转化。对青年学者而言,这也是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科研合作的宝贵机会。
【作者:副教授 赵子健 来自单位:控制学院 责编:谢婷婷 杜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