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3 22:10:50
“华东赛区特等奖!我们进国赛了!”看到队友发来的名单,我猛地从实验室椅子上站起,兴奋地大喊。狂喜中,过去一个月的画面涌上心头:熬红的眼、沾着3D打印粉末的手、争论的深夜,还有韩老师悉心指导的身影。
这两周,夹爪方案的打磨贯穿了无数个深夜。团队围坐案前,图纸铺展、思维碰撞,键盘敲击声与讨论声交织。从结构构想到受力分析,从原型测试到问题整改,我们先后推翻三版设计,或因夹持精度不足,或因重量超标,或因稳定性欠缺,每一次修改都伴随大量计算与试验。直至出发前一天凌晨,最终版夹爪才完成打印与组装。
奔赴杭州的高铁上,我们未敢松懈,调试运动仿真参数、深耕有限元分析、打磨答辩PPT……行李箱里塞满备用零件与调试工具,每个人都紧绷神经,利用旅途碎片时间补全细节、排查隐患,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全力冲刺。然而在比赛的前夕,在试飞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夹爪屡出问题,从舵机旋转角度过小到夹爪张合角度不适合,再到连接件配合太松等问题,我们从下午一直讨论和改进到了深夜,在一次次问题的解决中,我们对于这些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比赛当日上午,我们怀揣着连日来打磨的成果与满心底气走进赛场。面对评委席上专业的目光,汇报的同学条理清晰地展开介绍:从夹爪的轻量化设计理念,到有限元仿真与实地测试的核心数据,问答环节中,我们从容回应评委关于结构强度优化、夹持精度控制等专业提问,逻辑严谨地阐述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当最后一个问题解答完毕,看到评委老师微微颔首、脸上露出认可的笑容,我们紧绷多日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连日熬夜攻关的疲惫也在此刻化为满心的欣慰。
午后的赛场,室外风力渐强,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给无人机飞行操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观摩前几组队伍比赛时,我们的心也跟着揪紧:有的队伍因风速干扰导致无人机无法稳定起飞,盘旋几圈后被迫降落;有的虽成功升空,却在夹取投掷环节出现偏差,成绩不甚理想。看着赛场局势,团队成员相互对视,眼神中既有担忧也有鼓劲。轮到我们上场时,我深吸一口气,作为操作员稳步走上操控台,双手紧握遥控器,目光紧盯无人机与目标区域。凭借赛前反复练习的应急处置经验,我不断调整操控参数,抵御风力干扰,精准控制无人机完成起飞、定位、夹取、投掷一系列动作。当裁判报出87分的成绩时,现场响起一阵掌声。这一成绩在当日工况下颇为亮眼,虽仍有可提升空间,但每一分都承载着团队的坚持与付出,成为这场赛事中难忘的印记。
经过此次比赛经历,我们对于团队协助,专业知识以及竞赛经验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未来国赛虽有挑战,但严谨、勇气、协作会是我们的财富,我们已准备好绽放光芒!
【作者:2023级本科生 李垚 来自单位:机械学院 责编:谢婷婷 韩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