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21天阅读打卡参加者 陶李丹澜

发布时间:2025/11/25 21:29:29     

11月25日 星期二 晴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静心阅读仿佛成了一种奢望。我也曾在碎片化信息的洪流中,渐渐疏远了书籍的深邃世界。最近,我重拾书本,参加了山东大学举办的研究生“21天阅读打卡”活动,经过每日规律的阅读和读书笔记摘抄,我仿佛重新找回了内心深处的沉静与耐心。

我选择阅读的书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纲要》(下面均简称《纲要》)。《纲要》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怀着诚挚而谦逊的态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精读。

细读《纲要》,“人民”二字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从脱贫攻坚到民生保障,从基层治理到公共服务,字里行间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让我对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纲要》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落实在无数实践中的行动指南。当看到《纲要》中“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坚定表述时,诸多基层场景涌上心头。广大基层干部正是带着“村里不脱贫,我们不走人”的决心,通过产业扶贫等举措帮助群众稳定脱贫。这些实践印证了《纲要》的理论力量,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路径,转变成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奇迹。

书中对脱贫攻坚战的系统阐述令我尤为触动,作为一名“00后”学生,我也亲眼见证了我所生长城市的诸多变化。仍记得儿时虽然生活在城区,但是学校的周围是一片广袤的麦地,夏天的阳光打在绿色的麦地,秋天的凉风吹起已经成熟的麦穗,那里曾是我们放学后最放松的乐园。汽车行驶在麦地与学校中间的泥土路上,扬起阵阵尘土,城市与农村的交织仿佛就一路之隔。种地的农民仍以种田为生,与此同时,不少上班族已经实现主业的转型。那时的我只是不解,生活在同一片区域的人们,生活方式竟也有如此差别。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推进,国家征用土地建造现代化高楼的同时,也保障了老一辈农民安居。如今的淄博,虽然仍有重工业城市的标签,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烧烤经济成为淄博的又一特色名片。

在民生保障章节,《纲要》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阐释,精准抓住了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所生活的区县新增了普惠性幼儿园和众多长者食堂,为老年幼年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和更加惠民的政策。我曾在寒暑期担任社区志愿者,上门征集社区改造建议,帮助老旧小区完成适老化改造,社区医院实现药品联网报销,这些细微变化都是《纲要》思想落地的生动印证。当我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民生保障改善当中时,我更加深刻地明白,党的理论是与百姓柴米油盐紧密相连的行动纲领。

从2025年11月3日至25日,为期21天的阅读打卡周期很快就结束了,我也从每日的“闹钟提醒”转变为自主阅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既要做理论的学习者,更要做群众利益的维护者,趁年轻,勤奋斗,进一步参与到党和基层的服务建设当中。


【作者:2024级硕士研究生 陶李丹澜 来自单位:电气学院 责编:谢婷婷 杜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