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6 20:30:00
初冬的威海,寒意渐浓,但此刻我的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暖流,刚刚结束的山东省大学生公益创新大赛决赛,我和我的团队有幸拿下了省级一等奖。这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是对我们技术创新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我们坚持科技向善这一公益初心的最高褒奖。
如果说之前的调研是让我们看清了老年人主体性失语的社会痛点,那么这次公益创新大赛,则是促使我们从旁观者转变为行动者的关键一步。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在论文中描述他们沉默的困境,而是试图用代码搭建一座通往有声世界的桥梁。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最大的创新在于摒弃了传统志愿服务单向帮扶的旧模式,转而开发了一套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语音伴侣系统。我们希望通过极其简化的交互界面,帮助那些因视力下降、手指不灵活或仅仅是因孤独而丧失表达欲的老人,重新找回与世界对话的勇气。
记得项目落地社区试点的那个下午,阳光正好。我们指导一位80多岁的退休教师张奶奶使用我们的AI口述回忆录功能。起初,她局促不安,对着麦克风不知所措。但在我们团队设计的引导语和AI温和的语音反馈下,她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述年轻时在讲台上的故事。当屏幕上实时生成了她生动的生平故事,并同步合成了她年轻时音色的朗读版时,老人眼里的光芒让我至今难忘。
创新不仅仅是高精尖算法的堆砌,更是对人性温度的追求。真正的技术红利,不应只是年轻人的狂欢,更应成为老年人抵御孤独、重塑尊严的武器。
备赛的过程中,我们团队许多次在实验室里调试适老化界面的字号与配色,在社区里为了优化一个按钮的逻辑而争论不休。我们深知,对于数字原住民的我们来说轻而易举的操作,对于他们可能就是逾越不过的鸿沟。这种对细节近乎苛刻的打磨,正是我们对“公益”二字最朴素的致敬。
这次获奖只是一个逗号,我们的银发回声计划才刚刚起步。未来,我们希望能将这套系统推广到更多的社区和养老院,用科技的力量,让每一段静默的岁月都能重响回声。
【作者:2023级本科生 林奎 来自单位:文化传播学院 责编:谢婷婷 栾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