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大日记:尼山论坛志愿者 李羽恬

发布时间:2014/05/21 18:15:04     

5月20日 星期二

  今早的闹铃声比往常提前半个小时响起。对着组委会发来的程序册再次确认沈清松(Vincent Shen)教授的个人行程表。穿上鲜红的志愿者服装,原本因为睡得少而有些发黄的脸色也被映衬得焕发出光彩来。今天的阳光炽热得让人睁不开眼,可是趵突泉校区的中心花园里,行走在树影与树影间那个女孩的马尾一直在欢快地摇晃着。赶去中心校区的路上,拥挤的公车和拥挤的清晨并没有冲淡她对今天的期望。她负责接待的学者就要到了。

  尼山论坛志愿者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为了保证这场学术界饕餮盛宴的顺利举行,各组别志愿者像是拧在不同位置的螺丝钉。专家一对一接待组的四十多名成员的任务是为此次会议邀请的外籍教授提供翻译和引导工作。

  我所要接待的沈清松(Vincent Shen)教授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担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想到我这个门外汉对哲学的认识仅停留在《苏菲的世界》,在学人大厦等待学者到来的这段时间里,我赶紧找到沈先生的几篇著作研读了一下,还不时问一下旁边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学姐一些关于中国哲学的基础知识。11点45分,期待已久的沈先生终于从机场到来,如今已是65岁的沈先生看上去还是那么的矍铄。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沈先生给了我一个温暖而有力的握手。放下行李,引导先生用午餐,介绍接下来几天的大致行程。沈先生的儒雅和谦逊让人印象深刻,在学术圈德高望重的他,微微侧头听取我说的每一句话,并在每一件事处理完毕后向我致谢。同来的安乐哲先生更是随和得让人感动,“你们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做”。这些满头银丝的学者们,待人接物、一举一动都像这晚春扑面而来的暖风,温和而熨帖。

  晚上参加完“尼山礼赞”音乐会即大会开幕式后,我向沈先生汇报了明天的会议行程安排,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沈先生将会陆续主持几次圆桌会议并进行主题演讲,对中国哲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取票凭票到场听讲。

  回到宿舍,窗外的明月已经挂上了枝头,星火阑珊的夜幕中,我打开台灯,这才翻开周末就要考试的《免疫学》课本。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医学将是我的此生此世,志愿奉献或许能为我构建一个更加诗意的世界。



【作者:尼山论坛志愿者 李羽恬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