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9 19:55:56
点击:
三月雷锋月,第一临床学院“杏林春暖,齐鲁义行”劳动服务队组建了四支分队,分别进入山大附小的四个年级开展医学科普。作为其中一员,我来到山大附小(旺角校区)二年级4班进行春季流行病与预防的科普宣讲。虽然我们的服务队曾经开展过数十场义诊活动,对于健康知识的宣传并不陌生,但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到小学课堂,我非常的紧张同时也十分激动,希望通过本节课能够让同学们有所收获,能更好地将健康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课前,我们精心准备了卡通PPT,预设的问题也简化到“发烧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勤洗手”等基础层面。然而,互动环节刚启动,孩子们的表现便彻底颠覆了我们的预期。他们能够说出艾滋病、埃博拉等多种传染病,并能够熟练回答传染病的各种预防方式,包括打喷嚏时要用手肘捂住口鼻;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七步洗手法实践环节,孩子们不仅动作标准,还能解释“揉搓指缝是因为细菌爱躲褶皱处”。面对这群“医学小达人”,我们紧急调整,将原本简单的问题替换为“如何辨别手足口病和蚊虫叮咬”这类较为复杂的问题。




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深刻意识到,当代儿童通过绘本、科普动画等渠道获取的知识深度远超成人想象。我曾陷入“专业傲慢”,认为低龄学生只需了解表层常识,却忽略了他们对科学本质的探索欲。科普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而是点燃好奇火种的契机。这堂课不仅刷新了我对儿童认知能力的理解,更让我反思医学传播者应有的姿态——蹲下身来,以平等视角构建对话。
这次志愿活动于我而言,是一场启蒙教育。孩子们眼中跃动的求知光芒,让我真切体会到“健康中国”从娃娃抓起的深远意义。愿我们以童心为镜,在科学与人文的交汇处,走出一条更有温度的医学科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