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8 20:40:23
点击:
四月,春暖花开。当我终于站在“春鼓·融”山东大学打击乐团露天音乐会的现场才猛然意识到,距离我敲下第一个鼓点已经整整一年了。

天边尚有余晖,齐园门口人来人往,周围早已坐满了闻声而来的观众。鼓组有序摆放着,马林巴木质的光泽在夕阳里泛着柔光。站在嗵鼓前,我的掌心止不住渗汗。呼吸之间,能听到观众席上窸窣的讨论声。第一声鼓点落下,如石入水,一圈圈震荡开来,四周的喧嚣仿佛被这股力量按下了静音键。目光余光里,我能看见同伴们专注的神情,每一次眼神交汇、每一个动作的默契,像被无形的线连在一起。音乐流动着,我们仿佛组成了一条紧密而有力的河流。我得以全身心沉浸在曲子里,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与整个乐团共同呼吸,共同前行。

回顾这一年,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成员,到能站在音乐会上与团员并肩演奏,我知道我走过了一段值得的路。
我与打击乐结缘于艺术类选修课“西洋打击乐艺术赏析与演奏”。炎热的夏天,艺术学院负一层的教室却清凉宁静,吕方格老师不急不缓的讲授总能让我燥热的心静下来。那时的我已在课堂中被西洋打击乐深深吸引,得知打击乐团纳新的消息,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报了名。大一下学期,35学分的课程、转专业的准备、各种比赛接踵而至,我一度感到迷茫。而排练,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场新生。那是脱离忙碌的缝隙,是一次次与自己重新相遇的时刻。
我排练的第一首曲子是《科技先锋》。乐团负责嗵鼓声部的学姐即将毕业,我接过她手中的鼓槌,也延续了她对音乐的热爱。此后,我陆续学习了马林巴、颤音琴和钢片琴的演奏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乐团的指导老师吕方格和西洋打击乐专业的同学们给了我太多指导和帮助。吕老师经常在我们排练时静静地站在侧面,不多说,却总能在关键时候指出节奏里的问题,给出最合适的建议。

《礼记·儒行》有言:“歌乐者,仁之和也。”音乐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心意与善意的融合。音乐让我们社团的成员在彼此不同的背景中找到共鸣,让一群性格、专业各异的学生站到同一个舞台上,共同完成一场场充满生命力的演出。我曾以为音乐只是童年的一段插曲,没想到在大学里还能重新拾起这段热爱,甚至走得更远。感谢乐团,给了我一次与音乐再续前缘的机会。打击乐团于我,不只是一个艺术实践的社团,更像是一块安放热情、寻找自由的土壤。
愿春风常驻,愿鼓声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