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0 19:45:56
点击:
作为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一名本科生,我有幸参加了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并在注册台承担志愿服务工作。


北京的初秋微凉,阳光透过会会场大厅里高大的玻璃幕墙,洒落在注册台前我们志愿者兴奋又稍稍紧张的脸庞上。我们六点从景山酒店出发,早早来到注册台,整齐摆放好会议资料、胸牌和指引手册。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与自豪。作为山大电气学子,能够参与这样一场汇聚全球智慧的盛会,本身就是一份难得的荣耀。

当第一批嘉宾缓步走来时,我和学长学姐们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有人从容自信地递上护照和邀请函,有人略带不安地环顾四周,还有些外国嘉宾因为语言差异需要额外的解释与帮助。我身旁的学姐自告奋勇,用最清晰的英语介绍流程,当看见一位来自非洲的代表因听不懂中文而露出疑惑时,主动上前,帮他顺利完成了注册。对方笑着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默契与温暖。
注册台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岗位,却是嘉宾与大会的第一道接触点。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学校和国家的形象。面对络绎不绝的中外来宾,我学会了快速核对信息、灵活应对突发情况。有一次,一位嘉宾的资料因打印问题缺页,他有些着急。我迅速联系后台补打,并在等待的几分钟里和他聊起会议主题,化解了他的焦虑。那时我明白了:志愿服务不仅是流程的衔接,更是心与心的沟通。
注册台的工作虽忙碌,但让我得以近距离感受这场国际盛会的气氛。看着胸牌上一个个陌生而又庄重的名字,我意识到: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智慧与力量。联合国机构的代表、国际能源公司的专家、各国学者、青年学生……大家因为“清洁能源”和“绿色未来”这一共同话题而相聚。短短几天,近千名嘉宾在此交流思想、碰撞火花,而我,竟有机会成为其中微小却真实的一部分。
除了服务,我也抽空聆听了部分大会内容。大会主题是“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在青年论坛上,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代表热烈讨论如何通过互联互通推动能源转型。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未来不仅仅属于实验室和课堂,更属于这片广阔的世界舞台。能源转型、绿色发展,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用智慧和汗水去实现的责任。

夜幕降临时,我们坐上了回酒店的大巴车。望着北京夜空下璀璨的灯火,我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这三天里,我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在能源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也看见了青年学子在其中能够扮演的角色。作为注册台的一名志愿者,我虽然只是默默无闻的一颗小小“螺丝钉”,但正是无数这样的螺丝钉,支撑起了大会顺利高效的运行。
志愿服务,让我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真谛;这次有机会参与国际会议,让我更加明确了专业学习的方向与未来的使命。回到学校后,我会把这份经历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更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为今后能真正投身国际能源合作、为国家“双碳”战略贡献力量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