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8 19:19:00
点击:
青岛校区会文南楼的排练室,三十天来始终亮着一盏为热爱而执着的灯。我们这支由法学院、信息学院、环境学院、网安学院、政管学院、计科学院、生科学院50名学生组成的《我爱你中国》合唱团,从选曲时的思想碰撞,到声乐牛老师的专业指导,再到舞台上的声浪共振,用整整一个月的时光,把不同学院学子的家国热忱,熔铸成了迎新晚会压轴舞台上那曲最动人的青春交响。

一个月前的傍晚,振声苑某间排练室里,六个学院的文艺骨干围坐成圈。“《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太熟,少了点突破。”“《红旗飘飘》风格偏流行,和晚会‘山海筑梦 强国有我’的主题不够贴合。”当声乐牛老师的指尖落在《我爱你中国》的琴键上,原本各抒己见的讨论声骤然停住。
“就它了!”从法学院的思辨到生科院的细腻,从网安院的严谨到信息院的活力,六个学院的特质在这一刻达成共识。这首歌的歌词充满画面感,“春天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与山大“为天下储人才”的担当绝配;它的旋律既有细腻深情,又有磅礴力量,恰好能承载不同学院学子的家国热忱。《我爱你中国》成了我们共同的选择,也开启了接下来三十天的“和声征程”。
选曲敲定后,每天晚上七点到十点,振声苑的排练室便成了我们的“专属阵地”。声乐牛老师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她总能用通俗的方式点透专业技巧:“唱‘我爱你中国’时,想象对母亲倾诉,声音要柔但有力量”。
法学院、政管学院的女生主攻高声部,为了把“百灵鸟从蓝天飞过”的转音唱得透亮,她们抱着谱子在琴房泡到深夜;信息学院、计科学院的男生组成低声部,为了让胸腔共鸣更具穿透力,每天排练前雷打不动做半小时俯卧撑。有队员练到嗓子沙哑,牛老师递过润喉糖笑着说:“声音是有生命的,你对它多用心,它就会回报你多动人的旋律。”
审核环节,牛老师指出我们“情感递进不足”。当晚,六个学院的队员围坐分享故事,这些来自不同专业的家国实践,成了和声里最真挚的“情感密码”。服装的设计也凝结集体智慧,白色上衣的红色山水纹样改了三版,最终呈现出“既如火焰般炽热,又如水墨般雅致”的视觉效果,恰如多元学院背景下的同样的赤子之心。
大幕拉开,聚光灯照亮舞台的瞬间,所有紧张都化作笃定。牛老师教的“情感递进”在每一句歌词里自然流淌——唱“我爱你中国”时的眷恋,唱“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时的深情,唱到尾声时的激昂,60个来自不同学院的声音,在这一刻完成和谐的共振。
我们看见台下新生们眼中闪烁的光,听见自己的心跳和着“我爱你中国”的节奏,与身边队友的心跳汇成同频的鼓点。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红色烟雾在舞台上腾起,掌声如潮水般席卷全场时,我们知道,交出了一份属于山大跨院学子的家国答卷。



走出体育馆,青岛的晚风带着海的气息掠过耳畔。回望那片刚刚见证过我们燃情一月的舞台,《我爱你中国》不仅是一首歌,更是法学院的思辨、信息院的创新、环境院的担当、网安院的严谨、政管院的情怀、计科院的理性、生科院的探索,在山大精神里的一次盛大合唱。这一个月的汗水与热爱,早已把“山海筑梦,强国有我”的誓言,唱进了每个队员的青春底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