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4 11:02:09
点击:
今天,儿子小学终于结束了12:40放学的安排,进入正常的教学程序。
去年12月我和儿子抵达“美国最聪明的城市”——波士顿,在哈佛大学开启了为期一年的学习生活。尽管有过留美经历,但带着儿子访学还是个不小的挑战。
初到波士顿,需要办理各种手续,身边无人相助,我只能带着儿子转换在地铁和公车间,租公寓、签合同、买保险、开通网电。想想年仅6岁的儿子,在满是积雪的陌生道路上跟着妈妈四处找路,在各种办公室外无聊地等待,很是让人心酸。而且由于租住的公寓不提供家具,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是儿子和我一件件搬回来,就连床,也是儿子协助组装起来的。所幸当室友一个月后到达时,我们已经配齐家具和设施,室友和她的女儿也不用体会我们同样的忙乱。每次想到这一点,再想到儿子所经历的周折,我既心疼又骄傲。
之后就是幼儿园入学。儿子年满六岁,可以进入Kindergarten,但手续繁琐。好容易备齐材料,我以为终于有时间读书学习了,没想到波士顿是个“任性”又人性的城市,“一言不合”就停课。
冬春之交,波士顿经常大雪封门,公立学校时常停课。儿子2月刚入学,就放了二月假,又因大雪停课,整月上课8天。3月份再遇大雪停课,上课14天。刚刚过去的4月份又放春假,上课9天,另有5天因老师-家长会议提前到12:40放学。虽然之前就有耳闻:美国学校假期不断。但如此花样繁多的停课和假期,尤其是平时2:30与周五1:30放学以及不定期的12:40提早放学,还是让我措手不及。
更糟的是,小学春假与大学并不同步:哈佛春假时,小学在上课;而小学4月春假,我则在上课。无奈,我只好带儿子去教室。周一去哈佛,儿子带着画本和零食在教室里画画吃东西,我们则在热烈地提问和讨论,场面也是戏剧化;周五去MIT,迟到了几分钟。儿子在门口看到教室人多犹豫起来,任课教师MIT语言学系主任David Pesetsky教授居然开门迎接我们,儿子也大模大样地与众多博士生和两位白发苍苍的听众坐在一起。课间还参观了MIT造型奇特的楼,倒是兴致盎然。让人感动的是,无论在哈佛还是MIT,没有人对我带着儿子上课表示惊讶;相反,课后大家都纷纷夸奖儿子表现好。午饭时遇到了大师级听众,特意对儿子说“You did a very good job”,我心里十分自豪:儿子小小年纪,也是在哈佛和MIT听语言学领域最顶尖学者讲过课的了。无论他是否成为语言学家,这都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这样一想,之前因假期冲突而来的焦虑竟然无影无踪了。
今天是最后一次老师-家长会议,学校由此进入规律作息。我们的生活也有了节奏。独自带着孩子,既要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自己又要读书、学习,的确是个挑战。但经历过后才发现,当初所谓的困难只不过是丰富了我们的人生与体验。
【作者:外语学院 邵春燕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