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孔子新汉学计划首届博士毕业生 金洙京

发布时间:2017/09/14 09:25:20   点击:  

9月13日 星期三 晴

  暑气消散,秋风让人神清气爽,又到了一年开学季。校园里又一次迎来了充满朝气的新面孔,这让我不禁感慨,曾经的我也是这样,带着希望在山大继续我的“中国梦”。
  2005年,我在山东大学读完硕士课程,此后便先后在一家贸易公司和韩国一家教育机构工作。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孔子学院有一个“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在思索许久之后,我决定尝试一下,最终我幸运地成为山东大学首届的“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正是这勇敢的一步开启了39岁的我再次踏上博士学习的征程。在我之后,陆续有许多优秀的学生申请“孔子新汉学计划”的博士项目。在这里,我也想借这篇日记,来表达我对孔子学院新汉学计划项目的诚挚感谢,感谢给了我一次令我受益终生的宝贵机会。
  作为第一届“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我满怀兴奋地再次回到了山东大学。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我感到似曾相识又让我惊讶不已:宏伟的体育馆、宽广的运动场、鳞次栉比的高大教学楼、优雅的餐厅,尤其是一多餐厅各式各样的美食,让我们成功地摆脱了不得不自己动手解决饮食问题的困境。正是校园环境的改善和提升,让我舒适地度过了博士四年的生涯,顺利毕业。
  四年学习生涯,不仅让我的汉语语言能力有所提高,也让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门外汉”的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这两部中国文学作品及其对韩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让我受益匪浅。
  2013年10月,我参加了“孔子新汉学计划”第一届奖学生研讨会,并参观了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通过这一次的会议,我对孔子学院产生了更多的期待,也相信孔子学院会继续给予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学生们更大的支持。
  2014年的夏天,孔子学院总部安排我和我的博士生导师孙之梅教授一起去参加德国的学术会议。2014年7月4-5号在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举办的学术会议期间,我发表了一篇名为《论黄遵宪诗歌的“诗史”品质》的论文,这是我第一次面向各个国家的教授和学者发表,对我而言,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正是得益于这次经历,我后来又参加了当年冬天在北京举办的《中华南社学坛苏州南社研究会》的学术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
  博士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我的导师建议我写关于《剪灯新话》对韩国小说的影响。我仔细查阅了对韩国古典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剪灯新话》的一些相关资料,发现通过这一主题,能够进一步了解中韩两国在古典文学方面的相互影响,探索中国文学作品在韩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痕迹。通过对两国文学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到中韩两国历史的相互影响,甚至可以说,当代韩国文化产业来源于中国的文学作品。我写的论文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探究中国文学作品对韩国文学作品的影响,我认为这对学弟学妹们的论文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正是因为孔子学院总部、山东大学和我导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才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在这里,请允许我再次向各方,尤其是四年期间给我鼓励,指明方向的孙之梅教授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走出山大的我,回首看着走进山大的新生,看着教室里师生之间知识的交流碰撞,心中充满感恩与感动。愿新的你们一切都好。


【作者:文学院 2013级 金洙京(韩国)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