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清华大学交流生 李盛结
发布时间:2016/08/27 10:07:42 点击:
16天里,我接触了环境科学技术的前沿知识,聆听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院士关于“air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的报告、意大利前环保部长Corrado Clini对全球水安全和气候变化的探讨、水环境保护所所长黄霞教授对于课题组膜处理技术研究的讲解、左剑恶副院长对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所做的概述。各位大牛老师的报告让我这个小学员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6天里,我和来自中国、菲律宾、意大利、印度、英国、巴基斯坦、荷兰、罗马尼亚的共10位小伙伴组成一个团队,针对北京空气污染问题,提出大胆构想。讨论过程中我们也曾因为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有过分歧,也曾在提交截止日期的前一晚挑灯夜战。最终以“Beijing Green Junkie”的想法,成功地完成了展示和报告书,在背景板前留下了难忘的合影。
16天里,我们把足迹留在了天安门、故宫、天坛、南锣鼓巷、长城、京西古道、奥林匹克公园。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我激动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介绍我的祖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彩文化的国家。故宫里精美的器物、京西古道上马致远的词,都深深地吸引了异国朋友的目光。
16天里,我们参观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中国气象台、亦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看到了中国在一步步迈向国际先进的脚步。
16天的回忆太多太多。印象较深的一件事,是我与来自罗马尼亚和英国的学员互问各国的典型性格是什么。“法国?浪漫!德国?严谨!巴基斯坦?奔放!”而当我问到中国的时候,他们俩给我的回答却是出奇一致的“shy”。哈哈,这就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学生吗?
确实,最开始,大多数中国学生不敢用英语交流,还呈现出一副中国学生扎堆的情况。中期报告时,只有一个中国学员做了展示。而到了最终报告的环节,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大胆发问并回答其他组的问题,我也自信地走向了讲台,让大家了解我们组的“crazy idea”。
看到中国学员在最后一晚的farewell party上走向舞台,跟着异国朋友的节拍,舞动起来,真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一切都在慢慢地生根发芽!
【作者:环境学院 李盛结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