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子意

    学生

    Mastnak院士艺术治疗公开课学习者 赵子意


    初秋的洪家楼校区带着几分微凉,却因为Wolfgang Mastnak院士的到来,变得格外温暖。作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美国纽约科学院双院士,他带来的两场艺术治疗活动,于我而言,不只是一次学术交流,更让我对“艺术疗愈”的认知,从书本上的理论文字变成了能触摸、能共鸣的真切体验。

    在艺术治疗讲座中,Mastnak院士作了题为“艺术治疗、心脏康复、精神病学”的学术分享。他围绕慢性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健康的交互关系,列举不同病症的典型案例,深入阐释了艺术治疗在心脏康复与精神病预防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针对不同患者实施具体艺术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公开课时,Mastnak院士以“即兴的音乐疗愈——探寻心灵深处的自由”为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融钢琴即兴演奏、乐曲阐释与心理分析为一体的艺术治疗体验。从他坐下弹奏的第一个音符开始,就打破了我对“课堂”的固有印象:每一段即兴演奏后,他都会结合心理学理论,拆解旋律中藏着的情绪密码——“这段急促的节奏,就像人面对压力时的焦虑;而这缓缓的琶音,则是内心逐渐平静的信号”。Mastnak院士的解读,让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艺术治疗的核心不是“治愈”,而是“看见”,是用艺术作为桥梁,让心灵被听见、被理解。

    更惊喜的是讲座中的学术对谈环节,齐鲁医院赵韶华副主任医师和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王丽娜副主任医师这两位临床专家的加入,让这场分享变得更具实践意义。赵医师结合自己在老年心内科的经验,讲述了如何用音乐疗愈辅助心脏康复患者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王医师则从临床心理治疗的角度,分享了艺术表达在精神疾病患者认知重建中的具体应用。原来真正的艺术治疗,是让感性的温度与理性的深度相辅相成,让每一次疗愈都既有“心跳的温度”又有“科学的底气”。

    艺术治疗早已不是孤立的学科,它能走进医院的病房,能疗愈精神疾病者的内心,用温柔的力量为患者搭建起康复的桥梁。感谢Wolfgang Mastnak院士赴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的艺术治疗公开课,我将带着这次学习收获,在艺术治疗的道路上慢慢走、认真学,既要成为艺术的传递者,也要做心灵的倾听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