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蒋民华先生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参与者 赵希波
>>详细8月2日下午6点,学术报告厅最后的掌声散去,从清晨7点开始的紧张忙碌,骤然归于此刻的空旷寂静。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终于松弛下来,历时五个月的纪念活动,在这一刻画上了完满的句点。
抚着那本陪伴多日的《蒋民华诗词散文集》,回顾数月来组织、参与系列活动的点点滴滴——每一次走近蒋民华先生的过往,都让此刻的感受愈发清晰:我们所准备的,远非一场仪式,而是在晶体之光中体念灵魂的温度。
耗时最长的是对先生《诗赋集》与《散忆集》的整理。翻阅那些墨迹,竟无一篇涉及学术。字里行间流淌的,是对生命历程的深情回望、遇至亲永别的痛彻心扉、揽山河壮丽的深刻感悟,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一位大科学家内心绽放出的温暖而持久的人文光辉。那个温度达到1000度的白金坩埚中不只是KTP晶体,还有未能说尽的人间情怀。
《纪念蒋民华先生诞辰90周年专题展》,是我们熬过许多通宵的艰巨任务。展览以先生生平为轴,系统呈现了他用一生沉淀的科学家精神与教育家风范。于我个人而言,在梳理浩繁史料的过程中,两点感受尤为铭心:其一,是先生自留苏受挫后,一生面对任何困厄,从未有过抱怨,唯有沉默的承担与加倍的努力;其二,是他作为战略科学家的非凡睿智与魄力。今日回望其“十年磨一晶”的坚持与力排众议的担当,方知其中压力与质疑之巨。我们感念先生今日之伟大,却难尽知其昔日之艰辛。
系列活动的终章是隆重的纪念大会,高朋满座,庄严肃穆。会场最后一排,三位白发苍然的退休老教师静静坐着。我上前邀请他们移步前排,他们却微笑着摆手婉拒:“这里就好,只是想再感受一下当年和蒋先生并肩奋斗的氛围。”我恍然:先生的精神,早已传承于无声之中。
大幕终落。再看身边始终坚守岗位的同事与学生志愿者们,一种更深的理解油然而生:我们纪念的岂止是一座丰碑?我们是在激活一条生生不息的基因链。先生批阅论文的旧时台灯,已化作今日实验室明亮的LED光源;当年的战略蓝图,正在实验室、在工厂开花结果——所有的辛劳,仿佛瞬间被赋予了“晶格般的秩序”,在时光的长廊中找到了永恒的意义。
- “井冈军号响·八一战旗红”大型实景演出观看者 刘若邻 [2025/08/02 20:24:03]
- 《南京照相馆》观影者 李卓 [2025/08/02 19:27:24]
- 本溪山东商会赴桓仁县梨树村捐援参与者 苗康生 [2025/08/02 19:21:04]
- 山东大学“井冈薪火铸师魂 砥砺传承弘师道”培训班成员 王亚楠 [2025/08/02 19:18:26]
- 薛无止境 桥韵经传齐鲁乡村振兴调研团队员 王冠霖 [2025/08/02 19:15:41]
- “和悦共治”实践团成员 戴依萍 [2025/08/02 19:10:22]
- 舟山大干冷库援建工兵 范波涛 [2025/08/01 20:00:19]
- “红笔绘初心·声动新时代”实践队成员 张童欣 [2025/08/01 19:57:01]
- 古田会议纪念馆参观者 李臻铖 [2025/08/01 19:52:13]
- 井冈山培训班学员 管理骨干代表 盛楠 [2025/08/01 19:51:45]
- 蒲公英拓声队成员 张泽熙 [2025/08/01 19:49:04]
- 山东大学学生爱心协会“遇见瓷爱”宣讲队成员 隋镕玑 [2025/08/01 19:44:05]